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摘要:确定数量、价格、比例以及择时
在划定好能力圈边界后,就可以在圈内来选择合适的标的进行配置了。进入配置阶段可能会面临这些问题:我应该配多少个不同的仓位?每个仓位应该配多少比例?有没有什么相关的理论能回答这些问题呢?有的,这就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配置多少个仓位?
投资活动关注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关系,而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不是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投资的另一种风险是整体市场变动的风险,叫作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只能通过延长投资年限来覆盖经济周期循环的方式来降低。
如上图,个别投资标的的特别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靠增加投资标的的数目来降低。当只持有1只股票时,年风险达到33.5%,持有5只股票时,风险降到14.9%,持有20只股票时,风险降到了7.7%,这也是股票型基金一般需要持有20只股票以上的主要原因。
投资组合理论揭示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但分散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收益被加权平均了)。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当持有标的达到7只时,可能的风险降低比例已经达到81%。继续翻倍到15只,也仅仅多了10%的风险降低可能,但反过来预期收益很可能被平均了一半。
所以,到底应该分散配置到多少只非相关性的投资组合,这是一个个性化问题,取决于个人的风险收益偏好。比如,芒格就曾说过分散到不少于3只就可以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不适合像基金一样去做过多的分散,我自己倾向于5-10只。大体是5个非相关的方向,但每个方向可能不止1只。当某个方向感觉自我认知还不够,看不准时就可能多买几只。
每个仓位比例多少?
如何确定每个仓位(方向/标的)的比例呢?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按我自己的标准,构建5个方向的仓位组合,单个方向的仓位上限就不会超过20%,即使增加一点个人偏好,那么单个方向最高也就到25%。但这20%-25%是上限,那建仓的时候应该一次买入多少仓位呢?我自己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确定:
一年内赔率 * 3%
一年内的赔率是什么?就是推断一年内预期上涨和下跌的比例之差。例如以腾讯为例来实际推断一下,去年末以腾讯为首的中概下跌了快2年了,腾讯跌破2018年最低点228之后,达到历史极低估值,可以预期未来一年但凡疫情过去,消费复苏,平台经济压制放松一点,游戏版号恢复,仅仅是估值修复预期就有100%的上涨比例,而下跌的空间预期20%(保守一点,即使是熊市历史最低估值区间也给了20%的向下可能性,毕竟太多见底之前经常出现情绪化的恐慌挖坑)。这样一算赔率就是5倍,那么这时可以建仓5x3%=15%的比例。这样一次建仓买入并且还留下了一点仓位冗余,可以更从容的应对后续的变化:如果继续情绪化下跌,当然可以继续买入直到仓位上限;如果迅速V型反转,那么15%的仓位比例也不算低了。
赔率的值是主观分析推断的,3%的乘数也是个人风险偏好和组合数限制的选择。如果你选择分散到10个以上的方向,那么乘数就需要降低,限制住单个仓位的上限。而且赔率特别主观,误差就可能比较大,一年内能否兑现这个赔率还有个概率问题,但建仓的比例和价格基本决定了最后的战果。
建仓时的可能情况?
通过赔率来确定仓位比例也是一种市场匹配策略:1)若市场处在比较热的时候,赔率一般较低,就可能上不满仓位,甚至算出来能配置的仓位比例很低,这样也就控制了追高风险;2)若市场处在比较冷的时候,赔率一般较高,计算出来可能一下就能满仓;但熊市常常阴跌不断,长时间的磨底或者挖坑,这种情况可以按时间均匀(半年到一年)定投配置仓位,拿到一个平均成本;3)更多时候看起来都是赔率比较一般,市场也不温不火的,这种情况按赔率计算,如果不是特别分散的话,一般都配不满仓位。
每个标的配置完成后,一段时间无非就是涨、跌或在一个区间横盘三种情况。而单一标的配置到仓位上限后,如果遇到大幅下跌,赔率是上升的,而仓位比例则下降了,重新评估觉得没问题,是可以继续加仓买入的;而如果遇到大幅上涨,仓位比例涨破上限了,按规则就继续持有,但不能加仓;横盘的情况,自是持股不动。
建仓的择时问题?
前面说了一种不择时的方法——按时间均匀定投。我个人倾向是不择时的,毕竟择时就意味着需要不时关注价格变化,甚至研究分析价格的变化规律,然后力图买入到每日、每周、每季、每年的低点,长期以来我感到对这类目标的追求是非常徒劳无功的。
我的方法是用规则来代替每次交易决策的择时。假如我在近期已经决定建仓买入某个标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在今天买,还是明天买,或者这周买,还是下周买的问题。对买入低点的追求,有点像“捡宝石”的决策场景:你有一个机会经过一条路,这条路两边都是大大小小的宝石,你只能走过这条路一次,捡起其中一块宝石,中间不能更换。捡到最大的宝石就是最优策略,但你怎么实现这个最优策略呢?其实没有方法能保证。
一般建议是:前1/3的路径,你只观察周围的宝石,最大的有多大,平均大小大概在什么水平,但不出手捡。经过前1/3的路程,你应该有一个预期的大小标准,这个标准可能略比平均大小大一些,但不应该以之前看见的最大宝石为标准。再走剩下的2/3路程时,你只要看见第一个符合这个标准的宝石,就可以出手捡起,之后快速走完全程。
按不同的时间尺度建仓,大概也是类似的。若没有什么突发情况,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通常是窄幅波动的,如果决定今天买,那么今天交易时段的前1/3时间我就只看不动,每天发生的重要事情,对某只股票价格的影响,一般会在开盘一小时左右就会消化重新定价完成;同理,若考虑一周的时段,那么也许一周内前2天都可以作为观察期;若时间尺度再大一些,可能就不适合用这个方法了,越长时间的尺度,影响价格变化的变量就越多,且都是不可预测的。这个方法只能确定的提供一个小时间尺度范围内的买入择时策略,但保证不了最低价,大体上就是一个短时合理的博弈均衡价格。从价格博弈的角度来看,吃不了大亏,但减少了很多交易决策的纠结。
…
建仓完成后,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预期兑现,或意外的发生。投资路上,意外往往成了一种常态,否则都成神了。面对意外往往也改变不了什么,无非就是在接受持有波动和卖出抉择之间反复权衡。
写点文字,记录此刻。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