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ser Image

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摘要:短线、赛道、套利、量化、价值等投资方法,哪种适合自己?


关于投资是有一系列方法来指导的,大概就是常说的“投资体系”,但揣摩这种体系方法久了就会明白:没有所谓的通用投资体系。走上投资这条道后,会有一种得了近视的感觉,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宏观看不清;行业看不清;公司也看不清;连自己也会看不清。所谓投资体系大概就像一副引导你去看的眼镜,正如没有通用的近视眼镜,也没有通用的投资体系。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近视眼镜都是需要定制的,投资体系亦如此。

虽然眼镜是针对个人定制的,但不管一副眼镜的度数、长短、大小、颜色和风格如何个性化,它共通的东西还是一眼可知,这就是一副眼镜,投资体系也如此——个性化的表象之外保持着共性的特征。做投资就像选眼镜,先选择一个框架,再去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元素。

投资就两个动作:买和卖。如此简单,那就先从“买”这个动作来探讨一下如何定制自己的投资体系。证券投资市场,有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现象,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也因此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关于“买”的方法,每一个方法如同一个眼镜框架,第一步就是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短线

我刚入市时,正如多数小白散户一样,有一副很吸引人的漂亮框架首先映入眼帘。短线交易,有一种快速赚钱的诱惑和快感在里面。当时,我几乎每天交易,追求收益最大化,每天的最大化自是要涨停才行。我记得短线的巅峰时刻就是一天之内吃到三个涨停板,头一天买入的股,第二天开盘就迅速封涨停,涨停板卖出,又去跌停板买到了一只妖股,实现了当天的从跌停到涨停“地天板”。在一段时间内,感觉成功率还不错,有时几天的盈利就超过一个月工资。这样的框架当然是漂亮且吸引人的,但短线交易的高成功率是建立在当时大牛市的背景之上,错把风口当实力,结局自是不妙。

短线买的是什么?是一种“势”,一种快速凝聚的共识转化为买入行动后形成的上涨之势。因此短线交易有一种特殊战法——打板。每天开盘以最快的速度冲上涨停板自然就是最强的势,涨停板类似一种榜单,最先上榜自然吸引最多的眼球,按一定的转化率吸引跟风买盘,形成短期的上冲之势,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打板战法,讲究的是眼明手快,要在一鼓作气阶段抓紧上车,如果慢了,到三而竭时才上车,多半就成了最后接盘站岗的了。

短线的优点是资金周转快,效率高,但缺点是成本高,这一点比较隐匿感知不明显。如今每次交易的佣金率平均在万分之二,每次卖出还要交千分之一的印花税,也就是每一次完整的短线交易成本为0.14%,粗看感觉起来不多,但假如一年交易100次,光是交易成本就是14%。想想需要多高的胜率才能让年化收益率能覆盖成本,还能有很不错的收益?而我刚入市那会儿,券商的佣金率高达千分之三,印花税也是千分之三而且买卖双向征收,每次交易成本高达1.2%,当时没感觉,后来一算才吓死了。

短线有一种根植于人性的天生诱惑,看起来很美,但算起来很坑,玩起来很累。而曾经一天三个板的高光操作,属于一种更近玄幻的盘感,但更是难以琢磨和复制。所以,玩了两年短线后,钱也没赚到,要说收获大概是确认了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接下来数年我还将继续走在“路漫漫……上下求索”的路上。

赛道

所谓赛道,就是天花板高,成长空间大的行业、概念和风口。比如最近被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概念,还有过去数年轮番上涨的新能源、白酒、医药等都算是赛道。

赛道投资方法,需要对行业有理解,对未来有洞察,因为赛道投资买的是未来有极大发展潜力或想象力的行业。这是一种主流的投资价值观,赚得是行业发展和成长的钱。赛道投资的难度在于深入理解一个行业并不容易,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保持不断的跟踪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进展。深入研究和跟踪一个行业,这方面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对于个人来说在信息获取上是处于劣势的。所以有些个人投资者也会把对赛道的投资简化为一种基于风口的技术趋势投资——基于K线图、趋势线、成交量和一些行业风口概念的热度来进行趋势跟随投资。这种简化也有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基础,只是如果缺乏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单纯依赖技术指标判断,容易出现假信号导致失误(过早买入或卖出)。

虽然个人相对机构投资者没有信息发现、深度调研方面的优势,所以很难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发现并买入某个赛道,但赛道的买入时间窗口不像短线那么短暂,还是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理解某个赛道趋势的形成,可以做到跟随。也许赛道的跟随买入不算难,难得是在不够深入理解行业且难以实时跟踪行业边际变化的情况下跟随持有,毕竟再好的赛道,成长与发展的道路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必然充满颠簸与风浪。

套利

“任何系统都是有缺陷的,包括人类自身,而聪明的交易者,能够发现交易系统的漏洞来赚钱,或者利用人类情绪波动来赚钱。”套利方法就是利用系统本身或者交易对手的缺陷来赚钱,从理论上听起来风险低,赚钱的确定性高,但每次套利的收益并不高,毕竟没有什么方法能把好处都占完了。

套利方法要能实施的前提是要能找到套利的机会,也就意味着需要比较频繁的观测市场,看看哪里有套利的机会。在这个方法领域,我买过一只主要基于套利模型的基金,他的模型底层用股指期货挂钩A股主要指数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利用期货的杠杆效应多出来的现金可以获得现金理财增益。指数之上是市场折价套利,比如股指期货折价、债券折价、封闭式基金折价等,但近几年折价套利机会已经越来越少。除此之外,还有A股特有的制度红利,比如打新股,但随着A股向全面注册制的改革转型,我想这个制度套利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套利并不是一种能时时持续有效的方法,它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期,还依赖持续对市场的观测,以寻找到套利的机会。

量化

量化是一种基于数据的程序化交易方法,它利用大数据、统计学、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程序自动作出交易决策。它基于算法模型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挖掘投资规律,分析覆盖面广,组合投资分散,模型自动交易,避免了人的情绪因素影响。

量化的理论基础感觉上是比较有合理基础的,问题在于如今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模型的参数已经以亿计了,量化模型给出的决策结果通常很难去理解并倒果归因的。而我们知道任何算法模型,都有概率产生badcase,而badcase的出现在投资中就意味着损失。另外,量化模型策略是通过分析市场规律去捕捉交易机会,同一个市场中会有大量不同的程序模型策略在执行,这本是一场军备竞赛,更好更快的模型可能会抢先发现并交易。另外市场本身也会随时代变化,而人工智能是基于历史数据积累规律的,旧模型在新时代可能就失效了,而困难在于很难预见模型什么时候会失效,往往是一笔大的损失产生后(超过偏差阈值),才感知到模型可能失效了。

就个人而言,能理解量化的逻辑,但是做不了量化的事情的。在我看来,以前那种短线交易方法,可能有点类似人肉版量化,但在如今AI版量化面前,长期看来终归是徒劳。

价值

最后一种是价值投资方法,它是基于企业基本面价值变化来做投资决策的方法。我尝试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描述下价值投资方法:价值投资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管理原则,解析财务指标,模糊的估算出企业的长期价值,结合市场价格来作出投资决策。所以,价值投资买的是企业价值,但会结合市场价格来确立买入的安全边际。

以上就是我接触过的关于“买什么”的方法框架,什么样的方法适合自己?先要看自己的需求,我个人是不喜欢花大量时间观测研究市场的,这种观测我个人观感是既无聊也无趣,而且很难从中积累出什么长期的能力。因此,类似短线这样需要天天看盘,夜夜复盘的人肉版量化基本不碰了,而AI版量化也并不适合个人投资者。经过这么些年的学习和尝试下来,最终确立了以价值投资为基础,并结合了一部分赛道和套利的方法。当然套利也需要观测市场,捕捉机会,所以这个方法我自己只参与参与A股目前还存在的打新红利,其他都是通过买的基金在间接参与。

第一步选择了“买什么”的方法,下面就该根据该方法去划定买的范围了,这个范围通常来说是个性化的,属于需要定制的,在价值投资理论中叫:确定能力圈,这个主题就放在下一篇文章中再讨论吧。

后记: 本文先开了个头,准备梳理一下自己的投资思路,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完善,大概就是自觉学习投资还不错的方法了。 画栋雕梁:愿意是有雕花、彩绘的梁栋,指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标题化用下成语,把“画”和“雕”单独赋作动词。


写点文字,记录此刻。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