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摘要:选择人生游戏模式
今年第一本书读完了《纳瓦尔宝典》,本来这本书去年就看到了,但第一次见时觉得这名字有点像《穷查理宝典》的山寨,感觉有点蹭的意思就没想看,后来到去年底微信和豆瓣的读书推荐榜单都列出了这本书,觉得可能还是有点东西,就决定看看,看完后觉得确实还有点东西,有些内容颇有启发。
两种游戏
书的副标题叫“财富与幸福指南”,作者的一个观点是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游戏,那么游戏的终极目标是幸福,而财富是通往幸福的工具之一。
而现实世界的游戏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金钱游戏;第二种是地位游戏。金钱游戏大家都很熟悉,虽然“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解决所有和金钱有关的问题”,而现实世界的人生中会有很多和金钱有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地位游戏就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地位游戏是讲究等级的,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地位游戏是一种零和游戏”。
把人生比作游戏是有一定相似性的,现实就像一个开放世界游戏,金钱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串数字,地位也就像游戏中的排行榜单。从小到大,就是不断由一个又一个游戏模式组成,进入学校开始玩上学游戏,这本质是一种地位游戏,因为高考就是按排名录取的,位置是有限的。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玩得主要是金钱游戏,而社会中的地位游戏则要难玩得多。高考这种地位游戏有一个清晰的规则叫分数,金钱游戏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商业规则,而社会中的地位游戏规则就要模糊得多了。
所以,纳瓦尔的建议我是认同的,不要执着于地位游戏,一方面规则模糊,另一方面地位游戏都是零和的,这个游戏会非常内卷。
金钱游戏的玩法
金钱游戏该怎么玩?金钱游戏的目标是快速的积累财富,而要快速积累只能利用杠杆。纳瓦尔指出,总体上杠杆只有以下三种:
- 劳动力杠杆;
- 资本杠杆;
- 产品杠杆。
劳动力杠杆,也就是让别人给你打工;资本杠杆,很好理解,就是用钱生钱;产品杠杆,作者认为就个人而言只有“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才算得上杠杆。成功的创业者,往往都是同时成功的运用了以上三种杠杆,然后才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能够同时运用好以上三种杠杆的人,往往又要具备非同一般的才能、勇气,还有运气。
如果只想单一应用某一种杠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第一种劳动力杠杆,也就是管理他人,这是一件非标准化的,极其复杂的工作。首先你得获得一个管理岗位,就要先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玩地位游戏,靠连续获胜得到一个位置不低的管理岗位,毕竟管理的人数太少就称不上杠杆。获得了这样的岗位,也不代表就能轻易领导他人,还得有人愿意追随,否则这样的位置也不会持续和稳定。
第二种资本杠杆,得有人愿意出资,要不就得自己积累资本。获得了出资,积累了资本,还得具备运用资本的技巧,这又是另外一件极其复杂且非标准化的工作。第三种产品杠杆,明确限定了就个人而言只能是创造“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但凡复制边际成本不为零,个人大概就搞不定了,就需要雇佣他人来完成复制的工作。这类产品在当下主要就是媒体(书、视频、直播)、代码(软件App),创造一个这样的产品并不难,真正复杂且非标准化的工作是如何形成传播和复制。
三种杠杆我都分别尝试过,第一种管理杠杆的问题是在职场中会过于内卷;第二种资本杠杆相对舒适,只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资本和学习运用资本的专长。第三种产品杠杆,就个人而言非常难以琢磨,即使是像《三体》这样的爆品也不是一开始就爆的。现在功成名就的作者们的成功作品是怎么出现的?我看到并总结出来的路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下去。
获得财富的必要条件
在能使用以上三种杠杆之前,有个前提是你得具备某种专长,这是玩金钱游戏获得财富的必要条件。
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这三个决定,是走出学校后最重要的选择,基本决定了人生的第一阶段(10-20年)。在学校我们通过学习获得了专业,但专业不是专长。在纳瓦尔的定义中,专长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不能被外包或自动化”。
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社会也可以培训他人来取代你。 凡是可以批量化培训的技能都是能够被雇佣的技能。 大家都能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让你致富的。
因此真实的情况是,多数人都会拥有一些能被雇佣的专业技能,但没有专长。职场中那些能够磨炼专长的领域都是非标准化的,极其复杂的工作。这类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投入和产出的不匹配性,具有高度的技巧和创造性。这类工作之所以投入和产出脱节,因为其中有杠杆效应存在,越是投入和产出高度匹配的工作,越没有杠杆,且能被大量外包和自动化取代。
“人生的一大目标应该是掌控自己的时间,理想的工作是利用杠杆效应的工作。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并能对自己的产出成果负责。你不需要为开会而开会,不需要努力表现自己,也不需要通过汇报材料体现你的工作量”。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才具备打造和不断磨炼专长的条件。当有了一定的专长,也就具备了获得财富的必要条件,但这个条件并不充分。因为财富的获得往往同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反应,专长属于人和,我们主观上能发挥作用的也只能在“人和”方面。
纳瓦尔说,曾有上司告诫他:“你永远发不了大财,因为你的聪明显而易见、有目共睹,所以一直会有人给你提供‘刚刚好’的工作机会,让你觉得弃之可惜”。是的,曾经“刚刚好”的工作机会,会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专业老化以及技术进步,慢慢被更便宜的人、更年轻的人或者机器人取代,变得离“刚刚好”渐行渐远。所以,“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努力的目标都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
财富向左,幸福向右
如果一切顺利,你创造了不少的财富,然后会感到幸福吗?财富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生有三大要素:财富、健康和幸福。“我们依次追求财富、健康和幸福,但按重要性排序,则是反过来的”。
每个人可能都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纳瓦尔的理解是:“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当把“缺憾感”从生活中剔除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财富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缺憾感”,解决个人的财务问题、满足物质需求。但需求不断上升为欲望,欲望就是不满,而不满产生焦虑,然后感到不幸福。赚到了钱,很容易升级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准,直到发现钱似乎不够了,然后焦虑的继续玩金钱游戏,无限循环下去。
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我最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较于做一些不是自己百分之百想要做的事情,努力调整欲望更重要。
调整欲望,保持中性状态。中性状态是孩子才有的状态,我观察自己的小孩,他很容易就会进入这种状态,沉浸当下,保持一种很快乐的感觉。事实上也只有小孩比较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既不玩金钱游戏,也不玩地位游戏,能够非常容易的让自己的喜好和周围环境契合。虽然孩子也有一些小欲望(获得一点零食或玩具),但他们也很容易忘记,不执着于此。
作为成年人,其实很难进入孩子般的中性状态。即使进入也是短暂的,我喜欢纳瓦尔的说法:“平和是静态的幸福,幸福是动态的平和”。幸福是满足现状,而成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我只能在动态中寻求平和,一个阶段选择一个欲望为之奋斗,过多的欲望只能让焦虑充满内心,分散了精力也增加了痛苦。选择成功与财富游戏,就是为下一个欲望继续改造现状;选择幸福,就是回到平和的中性状态;也许人生就是在这两种状态间不断切换。
…
有人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二次生命始于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那一刻。你的第二次生命是何时开始的?又是怎样开始的?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有这种感受。他们以某种方式生活,到达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不得不做出巨大的改变。
是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我们一无所有的进入游戏,也带不走游戏中的一切。改变不了游戏的本质,只能改变玩游戏的方式,然后继续认真的游戏人生吧。
写点文字,记录此刻。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