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摘要:一把无柄的双刃剑
前几天有个热点新闻,技术圈一位腾讯云数据库专家借了很多同事的钱炒股,但遭遇市场持续下跌,最终纸包不住火,爆了出来。
借钱炒股,本质就是上杠杆,而都说杠杆是把双刃剑,我觉得更准确的比喻应该是把无柄的双刃剑,当使用杠杆时就是直接握在了剑刃上,挥舞着剑,但手会一直在流血。毕竟现实中几乎没有免费的杠杆,所以,能使用杠杆的时间与失血的速度有关,杠杆与时间为敌。
…
使用杠杆的人,一般比较自信,自信往往来自于过去的成功。
说几个著名的杠杆爆仓案例,近的就是去年韩国人比尔·黄5倍杠杆炒美股,整体下跌只需要达到20%就会爆仓。而他的持仓中正好一只股出现大跌,保证金不足,就需要卖股补充保证金。如果是一般人,这样不会爆仓,但他不是一般人,他的市值规模有800亿美金,但多数持有的又是市值不那么大的中概股,这一卖就引发了连锁反应:卖出股价下跌,股价下跌,保证金不足,就需要继续卖出,恶性循环,最终就爆仓了。
远一点的例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长期资本的故事。长期资本的团队号称“梦之队”,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负责人是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长期资本聚集了一堆顶级聪明人,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数据,通过对冲的方式来进行市场中性套利。一开始很顺利,前三年回报率高达:28%,42%,40%。
对冲中性套利,其实每一笔交易赚的钱都很少,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年回报率就在于上了极高的杠杆,杠杆率在3倍到100倍之间。如果不用杠杆,正常情况中性套利波动极小,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与正常情况相对应,总会有不正常的情况,1998年就发生了俄罗斯主权债务违约的危机,市场波动大幅放大,直接击穿了长期资本的对冲模型,一夕破产。
…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杠杆,主要是消费。比如,分期买手机、买车和买房。使用杠杆消费,消耗未来的收入,提前获得享受和满足,这就是它带来的好处,坏处是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坏的情况出现时可能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还年轻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所以那时我也用杠杆消费。第一辆车就是三年分期买的,刚提了车(2014年中),熊了好几年的股市突然爆发了一场牛市,但那时除了一身负债也没有资金可投入参与这场牛市。犹豫了一阵,想出了一个办法,透支未来一年的工资收入来投入股市。但有点晚了,牛市的泡沫很快破裂,迎来了股灾之旅。
用了杠杆的股灾旅途是很难受的,但还好一年的透支很快也就填平了,买了一个教训。过了几年(2017年底),因读书和改善的原因又买了套房,而那时也正是我职业生涯感觉最好的时候,收入和职级都到了历史最高,公司股价也刚创造了历史新高,经济形式感觉很不错,没有想到下一年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
贷款买房是用杠杆撬动未来20年收入的一次性花费,但未来还能保持多久这个历史新高的收入水平呢,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没几年了。2018年的落差于我而言算是一次去杠杆的预演,从那时开始国家开始推动去杠杆,我也开始了去杠杆:分期消费再也没有了,除了房贷以外的负债全部填平,再留够预计两年以上的生活储备金,就这样来到了一个比2018感觉还要糟糕些的2022。
…
很多人不仅用杠杆消费,还用杠杆投资炒股。在股市取得年化8%的指数平均收益已经非常难了,那么扣除杠杆的资金成本,还能有多少容错或盈利空间呢?新人入市,总在牛市(我作为新人是在2006年的牛市入市的),新人往往无所畏惧和迷之自信,一般最后不是被消灭就是被打服。十多年过去,我还在股市没被消灭,那应该就是被打服了。
被打服的结果就是变得保守,关注风险更多一些,特别是“尾部风险”。什么是尾部风险呢?如果用了杠杆,尾部风险就会是让你爆仓的风险。在正态分布曲线里面,尾部就是概率看似很小的那一段,但发生后的后果很严重,俗称“黑天鹅”事件。
但其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尾部风险,比如,坐飞机就有空难的尾部风险。我们只能尽量去避免无法承担的结果,同时考虑这个尾部风险的概率。
如果想用杠杆投资,就趁年轻又没太多钱的时候。这时上杠杆的尾部风险无非就是亏完(钱不多),边际收益可能更大,无论赚或亏都能更真实的学到一些东西。投资这条路,我觉得就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典型情况,还得自己亲自经历。
…
杠杆,只是一个工具;有时不是用不好工具,而是控制不了自己。
写点文字,记录此刻。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