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ser Image

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摘要:用变化应对变化


前两天看到媒体消息,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龙头正在酝酿新一轮裁员,这感觉是今年的第二波裁员了。时代的浪潮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拍前浪,滚滚向前。

巨轮尚如此,个人该如何?

不变

世界总是变化的,只是最近的变化加快了,但我们又总在追求不变。不变,是一种确定性,没人喜欢不确定。

就个人而言,在过往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通过围绕专业深度去构建核心竞争力,以构建 “领域” 的方式来不断体系化的学习和实践。领域,像一座城,城市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演变过程,渐变的过程中,我们只要保持对刻意练习,就能一直精进,形成核心竞争力,形象一点就像为城池构筑了护城河,所以这是一种应对渐变的方法。

然而世界很多时候不会按我们预期一样慢慢发生变化,变化不一定是渐进的。突然,新的变化就发生了,挑战形成。也许你的专业领域还在,但业务没了,岗位可能也没了。人依旧,但青春和精力没了,健康也可能没了。按前面比喻的说法:也许护城河还在,但城没了。

应变

专业,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建立领域,期待以不变应万变,但世界是复杂的,纷繁的,总有靠不变应对不了的变化。

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我们慢慢会开始进入模板化工作,然后开始重复,再然后也许会厌恶,之后突然发现世界变了。之前国家和行业都在高增长阶段,国家在增长,行业在扩大,公司在发展,个人在成长,这个模式没有明显问题。如今问题出现了,你的技能是人无我有的技术?通常并不是,而且技术发展的本质会随时间长期贬值,这和货币一样,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无论一个产品(技术)在开始多么复杂与独特,长期来看它们都是平凡无奇的烤面包机。

有一个概念叫 “文化自觉”,就是每天要用一定比例的时间来了解领域相关的新东西(发展、变化)。修炼文化自觉得是有意为之,这些既不是为了享受娱乐,也不是刻意练习,这是一种 “刻意吸收”,是为了保持敏感。留出一些时间,坚持修炼时代的文化自觉,调适自身,因为随时可能要用变化来应对变化,而且变化不会总向好的方向去变。

我们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掌握了专业领域技能,获得了很有竞争力的工作岗位,公司会期望你在工作岗位刻意且全力的输出(虽然很多人是在表现得全力但顺便摸摸鱼的输出),但通常漏了刻意吸收的环节,为什么?996,没时间?

换个思路,把自己当作像企业一样来经营,对打工人而言,时间是成本,工资是收入。如果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程度是一般人的两倍,你的收入也是一般人的两倍,那么你这个企业的 “利润” 就是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付出 2 倍的时间和努力,但收入是一般人的 1.5 倍。这个 “商业模式” 显然没什么扩展性,如何平衡时间和收入,是你的选择,虽然有时短期没有选择,但长期一定是有的。

如果你经常保持刻意吸收,对变化的敏感,你已经想到过这样的变化,那么变化就不会成为一朝的巨变,只会是你计划中的变化。

末了,又想起了丹麦哲学家 Søren Kierkegaard(索伦·克尔凯郭尔) 的这句话: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只有回首时才能理解生活,但生活却必须向前。

只能对前路保持乐观,否则该如何继续向前?


写点文字,记录此刻。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