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ser Image

mindwind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我想,谁都曾陷入过纠结中吧?我有过,而且很多次,有时就是会莫名的因为一些很小的决策选择而纠结不已。之所以纠结,可能在于人对不确定性具有本能的抵触,而决策就是在面对前方的不确定时,做出一个确定的动作。

做决策时,我们通常以终为始,当 “终” 变得不确定,那么 “始” 就陷入纠结了,这样的情况下决策又该依据什么来做呢?

依据

合适的决策,可能没有绝对标准,但会有依据。

做出理性选择需要评估选项,而评估选项需要一些标准,而标准是由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所以你最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你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外显成一种你可能已有的原则或偏好,然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帮你做出决策。

价值观是你决策的依据,但人的价值观并不是稳定的,会随着时间和成长发生变化。如果今天回过头看过去的决策,如果你从来没有否定过过去的决策,那么就不会有成长。

虽然有了决策的依据,但决策天生的不确定性属性决定了任何决策都有局限性。

局限

任何的决策,有下面三点局限:

  • 信息不完备,只能做出有限理性决策,无法最优;
  • 情绪干扰,决策是人做出,人容易情绪化做出非理性决策;
  • 自我否定的障碍,上一个决策验证有错误,需要一个新的决策来否定之前决策。

三类局限决定了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有瑕疵的。而明白了决策的局限,如果执行没犯错,结果不如意也没必要过于自我责怪。之后当不断去学习和提升决策的方法,做好提前的功课,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方法

合适的决策方法的前提是——你无法做出最优的或所谓正确的决策。

人生中的压力与困难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做出决定,无论大小,而且它们不断涌来,永无停止。每一个决策只会让你觉得要么变得更好了,要么更差了,无论怎样,生活就将这样继续下去。如果一个决策搞对了,这很好;如果错了,没关系你又收获了经验教训。

不要总想着做出 正确决策,你一定会犯错的,所以不要轻易就做赌上人生的决策,错了就没法挽救了。放弃每次都能做对的想法,实现绝对正确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但放弃正确决策的想法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尝试去做出明智、充分的决策的做法——每一次重大决策,都需要做出充分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选项的评估与抉择。

决策有大小,决策有成本;大小不同,成本不同。生活中大部分的琐事都是一些小决策,比如买件衣服,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应该 简单决策,成本最低。但现实中不少情况是这样的,很多人为此类决策做出了大量的优化动作(比价,等待时间抢购,计算各种优惠组合的最优值),得不偿失,隐形成本很可能高于实际收益。

决策之前,先定一个满意的标准,再给自己一个决策的时间窗口,窗口时间前 1/3 收集信息,评估选项但不做选择,根据获得的信息和对选项评估的反馈调整你的满意标准。窗口时间的后 2/3,直接根据满意标准过往和新生的选项中做出选择,一旦选择后就行动如风,不再回头。

满意的选择已经有了,就应该继续快速走向下一个路口。满意的通常不是最优的,最优的选择往往都是你回头时才看得见,但你知道已没法回头了。

没有总是正确的决策,也没有最优的决策,只有满意的决策。

后果

做了决策,它们确实会产生后果。

决策是好的还是差的,是由产生的后果决定的。决策的后果可能是让人喜出望外的受益,也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破坏。一个选择,并不简单对应一个结果,选择是不断连续做出的,而结果的出现也是以一连串相互关联的网络形态出现的,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种类似水面的涟漪与波纹效应。

一路上,你做了无数个决定,才走到了当前,每个决定都会以你几乎不知道的方式塑造你以及与你关联的很多其他人的人生。

比后果更重要的是,你做决策的动机与原则,一个多年稳定的一致性原则会让你对决策的后果更容易接受。无论结果如何,是好是坏,这都是你的选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如果是好的结果,会让你感到成就和幸福;如果不够好,也会让你会更容易释怀。

这种决策的内在一致性产生的后果,带来的幸福感效应比简单可衡量的经济效应更多。

关于决策,其后果会连续不断地出现,也就会不断刺激我去思考。人生有时会经历一些大起大落,更多的是小起小落,想明白后,渐渐就会少了很多纠结了。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